Chris Milligan於2012年抵達緬甸,肩負的任務是幫助修復與這個東南亞國家的外交關係,重新開啟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任務。
到了那時,Milligan在USAID工作已超過二十年,他的工作經歷包括在伊拉克戰爭後協調巴格達的重建工作,以及對海地2010年毀滅性地震的救援反應進行協調。對於緬甸的任務,面臨著類似的重大挑戰:在經歷數十年的殘酷軍事統治後,該國正在試圖過渡到民主。
在楊溫的美國大使館重新開啟USAID的任務旨在促進這一過程,幫助「重新建立緬甸的能力來養活人民、照顧病人、教育孩子,並建立民主機構。」前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在2012年訪問緬甸時這樣表示。
根據Milligan的說法,該任務在緬甸所進行的努力,例如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與當地團體合作促進和平談判、支持農民以及與當地健康組織合作抗擊疾病,都是「旨在加強該國正在進行的民主和經濟改革」。
然而,這些努力的進展如今已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在川普政府任內,USAID的任務被關閉,全球大部分工作人員被解僱,導致整個機構陷入混亂。
目前,在緬甸爆發的內戰使得USAID的削減影響變得極為明顯,尤其在該國遭遇7.7級地震後,造成至少2700人死亡,3900多人受傷。美國大使館在周日宣布,將提供最多200萬美元的恢復援助,Milligan指出,與以往針對類似自然災害的支援相比,這顯得微不足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則否認USAID的削減影響了救援行動,聲稱「人員在現場」,但又模糊地表示「我拒絕這一成功的前提是我們親自到場」的說法。
美國國務院未對《母親喬恩斯》提出的問題做出回應。Milligan於2021年從USAID退休,接受了我的Zoom訪問,討論了美國對於地震恢復的反應不足及其對緬甸人民的影響,缺乏美國在地的力量可能使中國和俄羅斯在地緣政治上獲得優勢,以及如果USAID仍然存在,恢復工作將如何不同。
對於美國國務院聲稱USAID的削減並未影響他們在緬甸的救援能力,Milligan表示,當你解散一整個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機構時,聲稱不會有影響的說法顯然不成立。
目前,緬甸並沒有美國官員在場,而《紐約時報》報導指出,三名USAID人員的到來預計要到週三,這與以往對自然災害的迅速反應形成鮮明對比。
對於這次地震,Milligan提到,若USAID仍在,將會有一支大型的災難援助反應小組在場,並會動員來自洛杉磯縣和維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縣的城市搜尋和救援團隊,帶著必要的設備和專家來進行救援工作。
「人們正在死去,我們擁有能力、資源和資產來拯救生命,但選擇是沒有被使用的。」Milligan這麼說。這不僅僅是金額的問題,而是缺乏一支具備專業知識的救援團隊的問題。隨著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已發動更大規模的救援行動,這樣的空缺將愈加明顯。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