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華盛頓退出與輕鬆逃脫


馬斯克上週收拾行囊,從華盛頓特區開溜,宣稱他作為「特別政府雇員」的任務已經結束。可以肯定他將繼續介入政府事務,尤其是與他有財務利益的情況下,並會持續與DOGE支持者保持聯繫,推動他們拆解關鍵的政府計劃。然而,他這次公開的離開促使記者們撰寫告別文,卻未能公正反映這位不穩定且不誠實的億萬富翁所造成的深遠傷害。

《華盛頓郵報》的克里斯蒂安·達文波特在對馬斯克的訪談中開頭提到馬斯克「反思」,他表示「聯邦官僚機構的情況比我想的要糟得多。我以為有問題,但在華盛頓改善事物的確是艱難的戰鬥。」達文波特觀察到馬斯克的「重塑聯邦官僚機構的嘗試遭遇了強烈的制度抵抗。」他讓馬斯克自我讚美為一位努力的願景家——「如果我們不極度努力,我們怎麼能到達火星?」——並將他的華盛頓任務定義為「減少浪費和欺詐」。

所有這些強化了特朗普和馬斯克所提出的虛假敘事,即DOGE是一個挖掘聯邦政府中所謂泛濫的欺詐和浪費的專案。事實並非如此。馬斯克的這項事業對政府服務的挑戰,並非對效率政府支出的簡單檢討。他和他的DOGE追隨者削減了計畫,摧毀了機構,卻未進行評估。浪費和欺詐不過是一個掩護,太多的新聞媒體在這場騙局中提供了便利,甚至促進了這場騙局。

達文波特確實提到馬斯克「關於尋找巨額節省和削減政府浪費的主張已經被證明是誇大的」,並且「他並未如他所願達成這麼多目標。」但即使這一點對這位億萬富翁的輕微批評也接受了馬斯克的高尚前提。他的努力並非僅僅是「重塑聯邦官僚機構」,如達文波特所說,而是削弱數百萬人的服務和保障,並讓強大的利益逃避檢視、規範和監督。

在《紐約時報》中,一篇多位作者合作的文章報導了馬斯克對華盛頓的失望,以及他在顛覆聯邦官僚機構過程中遇到的障礙。文章中提到,馬斯克感謝特朗普「給予他削減浪費支出的機會」,並稱其努力是一項「大幅減少支出的倡議」。

與《華盛頓郵報》相似,《時報》報導稱,馬斯克的DOGE團隊「多次誇大其成本節約的成果,甚至不時發布錯誤的關於終止聯邦合同的聲明,後來又刪除了。」而且文章指出,馬斯克想要實施的削減比他預期的要困難得多。這些報導呈現的故事是馬斯克試圖對抗浪費支出卻未能實現的情況。

這些報導都沒有提到馬斯克和他的自由意志主義驚奇部隊是如何摧毀美國國際開發署,結束全球各地接收者的重要救助服務。也沒有報導到其他不光彩的DOGE成就。馬斯克和他的親信摧毀了消費者金融保護局,這個機構防止掠奪性金融公司從美國人手中撈取數十億美元的資金。他們削弱或關閉了關鍵的食品安全、工作場所安全、環境安全和航空安全計畫。DOGE在國立衛生研究院、NASA和其他機構的削減已經對一代科學和研究造成破壞。他們逼迫國務院和中央情報局的大規模裁員,削弱這些機構,危害國家安全。他們撕毀了追蹤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計畫。消防員、國家公園護理員、氣象預報員、國稅局的徵稅員、社會安全文員、人口普查局的工作人員,幫助我們的傷員的退伍軍人事務部的員工——這些重要職位的工作人員全都被清除。

所有這一切都與浪費和欺詐無關。讓我們專注於馬斯克對USAID的攻擊。今年二月,他稱這個幫助全球數百萬人避免瘧疾、埃博拉和艾滋病、獲得乾淨水源以及獲得食物和醫療服務的機構為「犯罪組織」。是的,這位全世界最富有的人這麼說。接下來的月份,他不出所料地貶低了同情心的觀念。他還聲稱「沒有任何人因為暫時檢查外援資金的想法而死亡。沒有。」這不是真的。波士頓大學的傳染病數學模型師兼健康經濟學家布魯克·尼科爾斯創建了一個跟蹤器,估算由於馬斯克驅動的外援暫停所造成的海外死亡人數,截至本週末,成年死亡人數已達到100,000人,兒童死亡人數超過208,000人。這真是可怕。

然而這些媒體的主要觀點是馬斯克對於未能在對抗浪費和欺詐的戰爭中取得更大進展而感到沮喪。但這不是一場針對政府浪費和欺詐的戰爭。這是一場對政府的戰爭。

許多媒體在準確描述這位極右派、推動陰謀的怪人、沉迷於藥物的(?)反同情心科技億萬富翁所做的事情方面失敗了。儘管《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對馬斯克和DOGE進行了精彩的調查,卻未能準確描述馬斯克對於政府造成的傷害。上週,《時報》揭露了他對藥物的濫用,包括氟硝西泮,並報導了DOGE逆轉規範將使美國人承擔數十億的銀行費用、水電費和醫療保險費用的情況。時報專欄作家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發表了有關馬斯克摧毀USAID的致命後果的感人文章。

但在整個馬斯克恐怖事件中,許多媒體未能準確描述這位極右派、推動陰謀的怪人、沉迷於藥物的反同情心科技億萬富翁究竟在做些什麼(那還有整個DOGE努力試圖獲得政府數據的原因)。馬斯克發動了一場猛烈的攻擊。他不是試圖評估計畫和機構,找出效率低下或不再重要的活動。他的目標是摧毀。數十萬人將因為他的行為而喪生。數百萬美國人將遭受痛苦。他有多少沮喪或失望並不重要,關鍵是並不是發生在馬斯克身上的事情,而是他對我們所有人所做的事情。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