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被武器化?川普政府對伊朗軍事打擊引發誠信與透明度質疑

川普政府近期對伊朗發動的軍事行動引發廣泛爭議,核心問題集中於其決策背後所依據的情報可信度與政治動機。專家與國會議員警告,政府對情報的操控與缺乏透明正在侵蝕民眾與盟友對美國國安政策的信任。

情報遭質疑 高層說法自相矛盾

美國總統川普聲稱此次打擊“完全消滅”了伊朗的核計劃,但包括聯合國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拉斐爾·格羅西在內的專業評估顯示,此說法過於誇大。格羅西指出,伊朗福爾多核設施的離心機“停止運作”,但難以證明核計劃已被徹底抹除。

此外,國防部長彼得·赫格塞斯與國家情報總監塔爾西·加巴德對情報的描述亦前後矛盾。加巴德在三月向國會作證時表示,情報界認為伊朗尚未積極追求核武器,但上週川普卻稱伊朗“逼近核武門檻”,並公開否認情報機構的立場。

赫格塞斯在記者會上被問及自三月以來是否出現新情報時避而不答,進一步加深外界對情報被政治化的疑慮。

政府內部忠誠問題浮現

加巴德隨後表示她“與總統站在同一立場”,被外界解讀為對總統個人效忠而非情報專業判斷。分析人士指出,這顯示情報界正受到政治壓力,其獨立性與誠信遭到侵蝕。

副總統JD·范斯則進一步表達對直覺的信任高於情報專業:「我們相信情報界,也相信我們的直覺。」評論人士批評,這種態度反映出川普政府將不利評估排除在決策之外。

公眾與國會信任危機擴大

川普一再發表自相矛盾的言論,從宣稱尋求外交解決方案到突然下令攻擊,讓公眾與國會難以評估其真正戰略意圖。他曾敦促美國公民撤離德黑蘭,暗示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但其後在社交媒體上轉為讚賞停火並宣稱為停火負責,前後矛盾。

知情人士指出,川普改變立場往往來自媒體影響,例如福斯新聞對以色列行動的正面報導即被視為促使其批准攻擊伊朗的關鍵。

國會簡報受限 情報分析師處境艱難

週四,白宮為國會議員安排了一場有關軍事打擊的簡報會,但據報導,政府限制了將要分享的機密內容,引發議員質疑行政部門是否故意掩蓋決策依據。

有情報分析師擔心,如若情報評估與政府政策相左,將可能面臨報復或邊緣化。此情形回憶起川普在2016年後,對有關俄羅斯干預美國選舉的情報反應冷淡甚至敵對的作為。

與過去政府對比 誠信標準下滑?

分析人士指出,與布什-切尼政府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前仍努力製造合理戰爭依據不同,川普政府對誠信與專業評估顯得毫不重視。布什政府雖然操控情報以支持政策,但仍試圖說服公眾相信其依據合理。

而川普政府則往往跳過過程,直接宣布政策,並根據政治氣候或輿論風向改變敘述。

結語:當事實退場,戰爭成為秀場

評論人士擔憂,川普對事實與專業的持續忽視將對美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可信度造成持久傷害。盟友與敵人皆無法判斷其言論真假,使外交與安全政策充滿不確定性。軍事行動在其主導下,似已從嚴肅決策演變為一場現實節目式的政治操作。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