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州無家可歸者安置模式變化:酒店使用率上升,服務支援受限

隨著紐約州在應對無家可歸問題上的政策調整,越來越多家庭被安置在臨時酒店中,而非傳統的庇護所。根據《紐約焦點》與《普布利卡》的聯合調查,自2018年以來,紐約市以外地區使用酒店安置無家可歸者的比例從29%上升至2024財年的近50%。布魯姆郡的增幅尤為明顯,酒店庇護案例成長超過五倍。

州數據顯示,自2017年4月至2024年9月,紐約市以外地區已在酒店安置上花費約4.2億美元,2024財年的相關支出達到1.1億美元,較前幾年大幅增加。

這些臨時住宿安排雖提供遮蔽空間,卻通常不具備庇護所常見的支援服務,例如職業協助、住房搜尋或托育安排。根據紐約州臨時與殘疾援助辦公室(OTDA)的政策,酒店作為臨時庇護並不要求提供這些附加服務。

一位曾居住於布魯姆郡多家酒店的民眾Jasmine Stradford表示,她與伴侶及三名子女在遭遇房租拖欠與驅逐後,曾向當地社會服務部門尋求緊急庇護。她表示,在酒店住宿期間主要依靠自身努力,難以獲得持續支援。

OTDA專員芭芭拉·基恩(Barbara Guinn)受訪時表示,該機構並未針對酒店在庇護體系中使用增加的情況進行專門研究。儘管如此,早在2020年,紐約州審計部門就曾指出,OTDA對臨時庇護設施,特別是酒店的監督不足,可能影響服務品質。

OTDA方面承認酒店缺乏現場支援服務與監督機制,並指出這種設施在應對突發住房需求時雖具靈活性,但也面臨挑戰。

學界人士則提醒,有效的庇護不應僅止於提供住宿。紐約大學社會工作教授德博拉·帕吉特(Deborah Padgett)指出,雖然酒店能夠提供部分隱私與短期安置,但若缺乏社會服務支持,可能無法協助無家可歸者走出困境。

目前,紐約州立法機構尚未針對該趨勢展開深入討論。不過,隨著安置成本上升與服務空缺問題浮現,有關酒店作為庇護場所適用性的討論預期將持續。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