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凌暉在8月15日的記者會上宣佈,政府研究人員用來收集數據的統計方式「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自今年8月起將不再發佈青年失業率這一數據,並聲稱「目前大部分畢業生已經落實就業去向,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總體穩定。」
根據中國官方訊息,今年在統計局停止公佈相關數據之前,中國的青年失業率持續處於較高水平,且逐月攀升,1—6月各月分別為17.3%、18.1%、19.6%、20.4%、20.8%和21.3%。自4月開始就超過2022年7月的19.9%,相比之下,美國2023年6月的青年失業率為7.5%,歐盟為14.1%。
青年失業率指的是年齡16至24歲人口的失業率。中國從2018年開始統計這一年齡段人口的就業狀況,但限於城鎮,而不包含農村地區。停止青年失業率的透明度,將會加劇投資者的擔憂。
根據中國統計局的官方網站,按照之前的統計方法,就業人員並不包括實習的各類在校學生。同時也明確就業人員的標準是「年滿16週歲,為取得報酬或經營利潤,在調查周內從事了1小時以上勞動的人員」。統計方式要作何調整,尚不明確。
北京大學經濟學副教授張丹丹在中國媒體財新網上發表的《可能被低估的青年失業率》文章中指出在今年3月,中國青年失業率最大值達到了46.5%,遠高於官方公佈的19.7%,文章中指出「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中國全國城鎮16到24歲青年人口在今年3月約為9,600萬,其中勞動力3,200萬、非勞動力6,400萬。在3,200萬勞動力中,又分為2,570萬就業和630萬失業人口。而在6,400萬非勞動力中,又有1,600萬非在校生,大多是選擇『啃老』、『躺平』、做『全職子女』的,如果把這1,600萬人也考慮為失業人口,那麼今年3月青年失業率最大值就達到了46.5%。」這其中也體現在公務員報考人數中,中國高校畢業生考公務員的人數,在2022、2023年大幅上漲,2019-2021年,中國國考報名人數都是不足150萬人,在2022年達到了220多萬,2023年則是250多萬,但錄取人數僅需3.7萬。張丹丹認為高失業率主要歸因於三年的新冠疫情,以及2021年以來教培、房地產、互聯網平台等行業的規制政策對高學歷畢業生就業影響最大。
圖片取自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