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於18日再次成功發射一枚可抵達數千英里的洲際彈道飛彈,也是北韓今年第五次發射洲際彈道飛彈,這標誌著自2017年達成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遠程射程後,金正恩政權對技術的持續追求。18日的洲際彈道飛彈於當地時間上午 8:24 左右從平壤附近試射。據韓國和日本官員稱,該飛彈飛行高度約 3,700 英里,飛行距離約 620 英里,飛行時長約73分鐘
新型飛彈命名為「火星-18」,在該試射中展現了極高的發射速度和超越先前飛彈型號的射程。北韓官方媒體19日報導,金正恩親自觀摩了這次發射訓練,並表示此次訓練展現出在美國採取錯誤行動時,北韓將作出應對的準備。
政治分析指出,金正恩積極追求更先進的洲際彈道飛彈技術,以提升北韓在國際舞台上的實力,特別是對抗美國。韓國統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Hong Min指出,北韓認為發展自己的洲際彈道飛彈是對美國核資源進行威懾的最大威脅。
美國、韓國和日本對這次試射表示譴責,並強化了彼此之間的協調合作。三國首次推出一個系統,將各自的飛彈雷達系統整合,以改善對金正恩政權威脅的實時數據。同時,中國與北韓保持緊密關係,中國外交部長在北京與北韓外務省副相舉行會談,強調加強溝通協調、深化交流合作。
北韓的洲際彈道飛彈計劃也突顯了該國與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聯繫。中俄兩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中否決對北韓的制裁,並提供金正恩政權所需的支援。
金正恩政權在這場技術競賽中優先選擇固體燃料發動機,這使得北韓能更快速地部署洲際彈道飛彈,增加其難以被偵測到的可能性。雖然北韓尚未證明能在洲際彈道飛彈上安裝核彈頭,這次試射顯示出金正恩的野心在對抗北韓的敵人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2017年火星-15的發射顯示出北韓有打擊美國任何地方的能力後,金正恩在北韓的對美政策上轉向外交路線,自行禁止洲際彈道飛彈和核試驗,以釋放善意,而美朝之間的談判最終破裂。2022年3月,北韓重新開始進行重大武器試驗,首次展示了下一代飛彈火星-17。
北韓的技術進步使得金正恩政權在國際事務中佔有更具威脅性的立場,同時也突顯了地區內外的不安定因素。目前,國際社會將密切關注北韓的後續舉動以及相應的國際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