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臺中鷺鷥林沙灘瓜頭鯨順利野放

瓜頭鯨野放任務由基隆海巡隊及海巡同仁協助支援。(圖:海保署提供)

10月8日下午約4時30分海洋保育署海保救援網(MARN)接獲通報,在臺中鷺鷥林沙灘發現4隻活體鯨豚擱淺,海巡署第四巡防區、臺中市政府、海洋保育署海保救援網團隊中華鯨豚協會及海保署苗中彰、雲嘉海洋保育站巡查員隨即到場處理。其中2隻體態較健康的鯨豚約於10月9日清晨4時40分左右後送運抵基隆八斗子岸置中心進行醫療照護,並已於10月10日上午9時10分順利在臺灣東北角海域進行野放,讓動物回到大自然。
海保署表示,因小虎鯨與瓜頭鯨於外型上十分相似,當時救援現場燈光昏暗時,初步判別為小虎鯨,經後送醫療及仔細核對型態、牙齒等特徵後予以更正為瓜頭鯨。瓜頭鯨(學名:Peponocephala electra),體長分別為240及220公分,皆為雄性達成年體長之個體,動物體態、呼吸及心跳狀況尚可,並且體表沒有嚴重外傷,經專業救援團隊確認動物的浮力及游泳能力等,評估動物狀況尚屬穩定,基於動物福祉考量,決定於10日運至外海野放。

海保署說明,瓜頭鯨頭型橢圓,身體呈圓錐流線型,全身深灰至黑色,背鰭下方可見V型披肩。小虎鯨和瓜頭鯨的外型很相似,可由頭型,臉部及牙齒數量來做區分。成年體長可達2.7公尺,體重最重達275公斤。分布在全球熱帶與亞熱帶開放性大洋海域,臺灣海域的瓜頭鯨以花東海域偶而可見,以數十至兩百隻的群體為主,但群體的居留習性與活動範圍仍有待更多的科學調查及協助釐清。

瓜頭鯨順利登船後,臺大獸醫專業學院楊瑋誠教授團隊正進行鯨豚生理狀況穩定確認。(圖:海保署提供)
10月10日日上午9時10分MARN救援團隊順利於臺灣東北角海域進行野放,讓動物回到大海。(圖:海保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