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海警首次在北冰洋聯合巡邏

中國海警艦艇編隊首次進入北冰洋,中俄編隊還進行聯合搜救、聯合損管救生、聯合搜索違法船隻等演練,驗證雙方協同配合能力。(圖:中國海警)

根據中國海警10月2日發布的消息指出,中俄海警艦艇編隊日前在北太平洋公海執行聯演聯巡任務。編隊根據聯合國大會46/215號決議和《北太平洋公海漁業資源養護和管理公約》,依法對作業船隻進行檢查,積極維護北太平洋公海漁業生產的秩序。其間,中俄編隊還進行聯合搜救、聯合損管救生、聯合搜索違法船隻等演練,驗證雙方協同配合能力。

這是中國海警艦艇編隊首次進入北冰洋,在此之前,中國和俄羅斯海警船曾於9月21日開始在北太平洋進行聯合行動。中國基於戰略、經濟和科學目標驅動追求在北極的軍事和政治利益。儘管中國不是北極國家,但它宣稱自己是「近北極」國家,並努力要在該地區扮演角色,更透過其「冰上絲綢之路」策略展現其企圖。望透過促進使用北極航線如北海航線(NSR),作為替代亞洲和歐洲之間運輸貨物(包括能源供應)的更快、更安全方案。而隨著氣候變遷,北冰洋的海冰正逐年減少,造成北極通道變得更加可行,能夠比蘇伊士運河等傳統路線明顯縮短運輸時間。

中國目前對北極的戰略強調科學研究、商業利益和航行權,已建置擁有多艘破冰船,並且積極投資極地船舶技術和北極基礎設施的建設,也與俄羅斯的合作,充分反映對北極的經營企圖。在軍事上,中國則保持相對較為謹慎的態度,尋求平衡其日益增長的存在與關注國際法與和平發展。然而,基於軍民高度通用技術的特性,例如用於海冰監測的合成孔徑雷達,也可以支持海軍行動,表明北京的北極野心具有軍事意義。讓北極國家尤其擔憂,因為中國尋求加強對北極條件的了解,將有助支持中國潛艦在該地區的行動。

中國並非北極國家,但積極經營運作,希望能取得介入的一席之地。(圖:中國海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