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6月27日表決通過修訂後的《治安管理處罰法》,新法計劃自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次修訂旨在回應社會對治安管理相關問題的關切,並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律保護。
根據新華社報導,此次修法新增多項違法行為納入處罰範疇,包括組織與領導傳銷活動、侮辱或誹謗英雄烈士,以及以干擾公共交通工具操作(如搶奪駕駛設備)等方式擾亂秩序。這些新增條款被視為針對近年來出現的新型社會治安問題作出的回應。
《治安管理處罰法》自2005年施行以來已執行近20年,被視為中國「小刑法」,因其涵蓋大量與公共秩序相關的輕微違法行為且執法效率較高而備受重視。此次修訂歷經三輪審議,為2021年起草草案以來的最新版本。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發言人黃海華指出,2024年6月28日至7月27日的草案公開徵求意見期間,收到了來自4,762名民眾的8,805條建議。此次修訂法案共設六章144條,相較於現行法的六章119條,內容有所擴展。
儘管新法已通過,官方尚未公布最終全文。此前草案內容曾因使用「傷害中華民族精神」等表述引發法律界與公眾的關注。有意見指出,這類模糊性詞彙在法律條文中可能存在執行風險,對個人自由構成潛在影響。2023年初稿曾包含條文,規定對於在公共場所強迫他人穿著「有損中華民族精神」服飾的行為,可依法處以拘留或罰款,該條文引發學界與輿論對法律適用標準的討論。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學者指出,與人身自由相關的條文應避免使用缺乏明確定義的表述,建議提高法律文本的清晰度與執行可預測性。
除了新增處罰條款與詞彙討論外,本次修訂也強調對未成年人的法律保護。新法對未成年人違法行為提出更嚴格規範,試圖在懲戒與教育之間建立平衡,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機制。
外界普遍關注後續法律細則、執法標準及其與現行其他法律的協調情況。隨著施行日期的臨近,有關法律解釋與實務操作的進一步說明,預計將成為討論重點。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