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為何投入巨資促進消費?


中國政府承諾提供新的育兒補貼、提高薪資和延長有薪休假時間,以重振放緩的經濟。除了這些措施,政府還推出了一項價值410億美元的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計劃,適用於洗碗機、家居裝修、電動車及智慧手錶等產品。

北京的這些支出是希望鼓勵中國民眾開始消費,因為目前的消費水平仍然不足。

根據本週一發布的官方數據,2025年前兩個月的零售額增長了4%,這對於消費數據來說是一個積極的信號。然而,除了上海以外,其他地區的新房和現房價格持續低於去年的水準。

在美國及其他主要國家竭力應對後疫情時代的通脹時,中國卻面臨通縮的挑戰,這在經濟學上指的是物價持續下降。在過去兩年中,中國物價已連續18個月下滑。

雖然價格的下降可被視為消費者的好消息,但消費持續減少則暗示著更深層的經濟問題。當消費者停止消費時,企業會通過降價來吸引買家,這樣的惡性循環將使企業收益減少,進而影響招聘及薪資,最終造成經濟成長的動力消失。

這是中國政府想要避免的情況,因為它已在應對房地產市場的長期危機、高政府債務及失業所引發的經濟成長疲軟上付出艱苦努力。

造成消費低迷的原因很簡單:中國消費者要麼缺乏足夠資金,要麼對未來缺乏信心,無法放心花費。

在關鍵時刻,中國的經濟目標是達到約5%的增長,擴大消費成為習近平主席的首要任務。他希望能通過促進國內消費來減輕美國對中國出口的影響。

如此一來,北京的這些舉措是否能夠成功呢?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