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美兩國發表聯合聲明,將互相施加的關稅大幅下調並設定90天的談判期限。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同意暫停大部分關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債面臨的尷尬局面。
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來,曾經作為美債最大持有者的中國開始逐步減持美債,俄烏戰爭後,這一進程進一步加劇,中國持有量也下滑至第二位,低於日本。
5月16日,美國財政部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3月英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國債金額(7790億美元)超過了中國(7654億美元),中國落到了美國第三大持有美債的外國投資者。
在中美談判過程中,美債漲跌牽動著財政部的發債成本,這也是財政部長貝森特的主要工作,因此中國是否會將美債「武器化」的話題再次引起關注。
債券收益率與價格反向相關,收益率飆升往往意味著市場的拋售導致債券價格下跌。舉例而言,100美元的債券,到期後獲得103美元,那麼其收益率是3%;但是如果市場拋售債券,那麼只能按照低於票面價格的98美元賣出,到期還是獲得103美元,收益為5美元,那麼收益率為5/98美元,即5.1%。
不僅是美債價格在急跌,特朗普「解放日」關稅日後,美國金融市場面臨罕見的三重局面:美國股市下跌、美元走弱,以及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摩根大通市場和投資策略部主席岑博智(Michael Cembalest)表示,類似情形自1970年以來僅發生過13次,而今年這次是自1981年以來首次出現這種現象。岑博智解釋,一般來說,市場不確定性上升時,美國國債和美元通常會走強,而此次股市拋售期間,美債未能發揮「避風港」的作用,違背了傳統的既定關係,引發人們對於投資者這一資產類別的信心是否受到動搖的質疑。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