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仁寺: 傳統與現代的禪意饗宴

建仁寺,作為京都最具象徵性的禪宗寺廟,不僅承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還將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的藝術氛圍展現得淋漓盡致。
始建於1202年,這座古老的禪宗寺廟由將軍家捐贈土地,以榮西禪師為開山祖師,模仿宋朝的百丈山而創立最初即為天台、密教、禪三宗兼學的道場。至正元元年(1259年),宋朝禪僧建長寺的開山祖師蘭溪道隆入寺,為建仁寺奠定了純粹的禪道場的基礎。在明治時代,伴隨政府新的宗教政策,臨濟宗建仁寺派獨立分派,成為大本山,延續至今。

走進建仁寺,參觀者會首先被宏偉而典雅的建築佈局所震撼。建築群中保留著日本重要文化遺產的國寶級文物,更是融入了今日現代的氣息,呈現出一幅傳統與現代融合的禪宗藝術畫卷。寺內陳列著日本文化遺產國寶級名作,如俵屋宗達的《風神雷神圖》。此作品以其大膽的構圖與鮮明的色彩聞名於世,對後世的藝術創作影響深遠。

(館內風神雷神圖  圖/特派記者)

同時,寺內還珍藏著桃山時代的海北松友的方丈隔斷壁畫,包括《雲龍圖》、《花鳥圖》、《竹林七賢圖》等。這些畫作在2014年紀念建仁寺創立者榮西禪師800年誕辰時,通過京都文化協會與佳能公司的合作被以高精細數字格式複製,向大眾永久展示。

現代畫家小泉淳在2002年創作的法堂天井畫《雙龍圖》,為寺廟增添了傳世經典風範。

(館內藝術布置背景 圖/特派記者)

為迎接2028年來自中國的禪師蘭溪道龍750年祭奠活動,正殿進行了大規模翻新,在2024年12月底完工,吸引了海內外眾多藝術家與遊客前來觀賞。園內的花園設計別樹一幟,利用石頭、沙子和植物營造枯山水自然景觀,以石頭、沙子的波紋象徵大海的湧動,冥想者在此能達成內心的寧靜。

建仁寺與茶的淵源頗深,榮西禪師二次入宋修成歸國時帶回茶的種子,推動了飲茶之道的普及,從貴族到民間。 禪茶讓人心靈沉靜,人們在擾攘的現代生活中,得以重新探索內心的寧靜與力量。

(寺外蟬意綠地  圖/特派記者)
建仁寺傳承的禪意簡素,通過簡單也深奧的修悟,令體驗者感受到深邃的奢侈,構築了一種生活的純粹和富足。這座古老的禪宗寺廟,堪稱是日本歷史文化的縮影,更是追求寧靜與平和心靈的完美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