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洪災奪百命 氣候變遷影響成關注焦點

7月4日,一場由墨西哥灣形成的強熱帶風暴在美國南中部地區帶來驚人降雨,德州凱爾郡受創最為嚴重,部分地區24小時內降雨量達20英寸,導致瑧德河水位在短短45分鐘內暴漲26英尺,引發急流洪水,造成109人死亡,包括至少27名在洪水警示區參加夏令營的兒童。

目前,相關部門正展開調查,以釐清災難過程中各方的責任。其中包括:當地是否應該安裝洪水警報系統、孩童是否應安置在高風險地區過夜、緊急警報是否傳達有效,以及氣象預報是否因預算削減而失準等。

專家指出,這起災難再次突顯氣候變遷對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與挑戰。根據初步分析資料,氣候變遷可能使此次德州風暴帶來的潮濕程度增加約7%。而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統計,過去半世紀內,全球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頻率增加了五倍,並造成三倍以上的人命損失。

美國國家氣象局指出,極端天氣事件的型態日益多變:乾燥地區變得更加乾旱,濕潤地區則更易發生洪災。科學研究也顯示,北半球的噴流氣流近年來變得更加不穩定,造成冷熱空氣異常交錯,導致氣候系統劇烈波動。

同一時間,世界多地亦受到極端氣候衝擊。歐洲多國正面臨高溫與野火危機,斯洛伐克、意大利與印尼等地則出現風暴與豪雨造成的基礎建設破壞與街區淹水現象。中國東部近期的內陸風暴亦導致多地房屋受損。

雖然氣候科學界早自1960年代就已警告氣候變遷將導致更頻繁、更劇烈的天氣災難,但許多政策至今仍難以跟上風險的擴大速度。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及多位全球氣候專家警告,若升溫幅度繼續超過1.5°C門檻,未來災難將呈指數式成長,全球將面臨空前的人道與經濟挑戰。

「每增加一度升溫,其造成的衝擊遠大於前一度升溫所帶來的結果,這就像地震規模一樣,傷害非線性地擴張,」一位氣候研究學者表示。

目前,災後搜救與善後工作仍在進行。當局呼籲民眾關注氣候變遷對極端災難頻率與強度的潛在影響,並呼籲各級政府加強災難預警系統與基礎建設的韌性。同時,社會輿論也聚焦於應否加快政策改革步伐,以應對正在加劇的氣候風險。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