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斯威夫特全球巡迴演唱會 The Eras Tour創造流行女歌手新歷史,有望為北美經濟創收 50 億美元

時隔 5 年,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於今年 3 月 17 日開啓了她的第 6 次巡迴演唱會 The Eras Tour。凡是斯威夫特演出的美國城市,都極大拉動了當地消費,包括餐飲、觀光、住宿等等,其對美國經濟的驚人影響力驚動美聯儲,美聯儲就將她的巡演表現寫進一份報告中,業內人士則估計 The Eras Tour 可以為北美經濟創收 50 億美元。自斯威夫特演唱會開始,其相關新聞就不斷刷新各大版面,甚至有澳洲經濟學家奧利佛認為斯威夫特帶來的經濟效益堪比辦一場奧運,像澳洲近4萬台幣的門票秒殺,墨爾本連鎖飯店訂房成長整整94倍。

這已經遠遠超過娛樂行業的範圍,它深刻影響到了經濟、政治、時尚層面,並載入流行音樂史冊。

斯威夫特的演唱會門票銷售一經開啓立即銷售一空,場場門票秒殺,票價超過1000美元仍供不應求,粉絲對於斯威夫特的門票需求徬彿是無底洞,在納什維爾站,出現在體育場周邊停車場和空地的買不到票的粉絲,甚至比場館內還要多出 32.8%。在其他城市,無票粉絲的集結量同樣以萬計數。西雅圖站因為粉絲太過熱情,引發了 2.3 級地震。

值得一提的是,斯威夫特的影響力不僅僅體現在門票銷售上,她還為城市的旅遊業、酒店業、餐飲業等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在科羅拉多州的兩場演出中,斯威夫特為該州的GDP貢獻了1.1億英鎊。在她的家鄉賓夕法尼亞州,斯威夫特的演出為當地的旅遊業帶來了3500萬英鎊的收入。這些數字令人矚目,顯示出斯威夫特對經濟的巨大影響力。

美聯儲公開表示:「賓州費城的整體旅遊業復甦放緩,但5月酒店收入頗為強勁,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斯威夫特的演唱會。」過去半年間,斯威夫特已經在美國國內開了 53 場演唱會,但還遠遠沒有結束。按照目前發佈的巡演計劃來看,她還將在 5 個大洲、20 個國家表演 106場,至少要在明年 11 月才會畫上休止符。巡演總收入預計在 10-16 億美元,這意味著它不僅會是 2023 年規模最大的演出,而且很可能成為歷史上票房收入最高的演唱會。

被幸運「選中」辦演唱會的美國的城市,也都無所不用其極地歡迎斯威夫特的粉絲,比如亞利桑那州的格蘭岱爾市,就在巡演到來的一周將城市更名為「斯威夫特市」(Swift City),匹茲堡把自己變為「斯威夫茨堡」(Swiftsburgh),明尼阿波利斯臨時改叫「斯威夫特-阿波利斯」(Swiftie-apolis),聖克拉拉也成了「斯威夫特·克拉拉」(Swiftie Clara),阿靈頓和坦帕任命斯威夫特為名譽市長,並交予她一枚「城市鑰匙」。 拉斯維加斯、芝加哥、洛杉磯等久負盛名的城市,則專門為 The Eras Tour 點亮了地標,更不用提那些用斯威夫特城市大道、體育場、地鐵站等等,引發一陣斯威夫特狂潮。

已有多位國家領導人親自下場,在社交媒體上邀請斯威夫特前往他們的國家演出。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直接在推特上援引她的歌詞,表示邀請她來開演唱會,其他包括智利總統、布達佩斯市長、新西蘭財政部長表達過一樣的期望。尤其可見各地都爭相希望能通過斯威夫特驚人的粉絲號召力,帶動自己國家的消費。

在去年11月15日購票平台Ticketmaster開售演唱會門票,本是針對粉絲的較小範圍預售,當天卻湧入 1400 萬粉絲搶票,遠超網站此前 150 萬人的預期。通常僅需要幾分鐘就能完成的購票流程,卻經歷一整天的等待時間,斯威夫特的粉絲不滿 購票平台高昂的附加費用和繁瑣的購票流程,將其告上法院,美國司法部就其「是否濫用了對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現場音樂產業的權力」展開反壟斷調查,多名立法者也因此呼籲頒布更多規範定價模式和限制黃牛的法案。該事件也吸引了極高的政治關注,甚至成為美國兩黨「空前團結」而一齊攻擊的對象,並承諾要採取措施。CNN 在此事件擬出這樣的標題:斯威夫特領導下的統一國家。

在音樂專輯周榜 Billboard 200 上,斯威夫特擁有長達 63 周的榜首紀錄,僅次於披頭士樂隊和「貓王」,是歷史上表現最好的女歌手,也是前 10 名中最年輕的歌手,斯威夫特不僅在書寫女性歌手在流行史上的歷史,也在書寫這一代人的流行音樂記憶。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米歇爾·戈德堡將斯威夫特的 The Eras Tour 和電影《芭比》譽為「今夏最大的兩大娛樂現象」,並稱:「兩者在其光鮮亮麗、充滿活力的流行外表下,都講述了以存在危機和與性別歧視的激烈對抗為特徵的女性成長故事。」

圖片來自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