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前外交部部長秦剛的仕途如火箭般地竄升,但殞落的速度卻令人出乎意料地更快,他在2022年12月接任外交部部長之後僅3個月,就在今年北京「兩會」中被提拔成國務委員,這般晉升速度在中國史無前例,通常情況下,兩至三年後升任國務委員較為合理。然而好景不常,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突然公布秦剛被免去兼任僅半年多的外長職位,外交部網站上有關秦剛以前的外交活動大部分迅速遭到官方刪除,中國官方至今沒有透露任何秦剛的相關消息,包括消失原因和目前下落,令外界格外關注,也被分析人士認為中國這樣的做法凸顯出中國政治的不透明,並且損害了中國的形象,畢竟在中國「消失」通常意味著「接受調查」。
根據BBC報道,美國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國際關係教授朱志群對BBC中文說:「秦剛的大起大落凸顯出習『定於一尊』的權力,秦是習的愛將,他的迅速提拔和突然消失,背後的關鍵人物都是習」, 秦剛被認為是中國戰狼外交的開創者或開創者之一。
秦剛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在6月25日,他在北京會見了斯里蘭卡、俄羅斯和越南的官員。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在7月11日對記者說,秦剛因「健康因素」不能出席在印尼舉行的東盟會議,中共黨內職務比他級別更高的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代他出席了會議。此外,沒有透露任何與秦剛消失有關的消息。網上流傳出各種說法,其中包括「婚外情」、「跟美國間諜有私生子」、「貪腐」等等,但都未有相關證據和任何訊息被證實。
在VOA報導中指出:「自習近平2012年上台以來,中國成千上萬的官員動輒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失蹤,然後再被宣佈因涉嫌「違紀違法」正在接受調查。在中國,『接受調查』意思就是被投入外界的中國法律研究者所說的司法黑洞,即被調查者受到秘密關押,關押具體地點常常是家人也不知道,也不能跟自己的家人或律師聯絡,專家們的普遍看法是,過去那些遭受如此失蹤或被投入司法黑洞待遇的官員都是習近平想整治的人,顯然,突然被失蹤的秦剛不是這樣的人,甚至被認為是習的『愛將』。因此,秦剛至今沒有任何官方理由的失蹤和下落不明便受到外界的格外關注。」
中國外交部實際上沒有任何決策的權力,僅是「政策貫徹者」,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中指出,隨著習近平奉行越來越自信(有人稱之為冒險)的外交政策,他已削弱了外交部的勢力。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費和中國研究項目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在紐約時報的採訪中提到:「更廣泛地說,在習近平時代的大部分時間裡,外交部這個官僚機構已失去了影響外交政策的能力,有關台灣或美國等重大問題的決定都是在黨內由習近平主導做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