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擺脫對中國的依賴,西方企業試圖在非洲投資建立加工電池金屬的工廠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為了擺脫中國汽車電池供應鏈的依賴,西方礦商一直試圖在非洲建立加工廠,原因是中國在鈷和鋰等能源轉型關鍵礦產的生產和加工領域佔據主導地位。

一些西方企業開始在非洲建立加工廠,以便可以直接提煉加工他們在非洲開採的原材料,直接出口到歐美國家,以此繞開中國的供應量,以免受到這個朝夕令改的國家政策所影響全球供應狀況。

華爾街的報導指出,自2022年以來,澳洲礦業巨頭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 BHP.AU)與美國公司Lifezone Metals一起,向坦桑尼亞的一座鎳礦投資了1億美元,並計劃在該國建造一座精煉鎳的加工廠,計畫在2026年投入生產,面向全球市場。

一個總部位於倫敦的Vision Blue Resources是一家資產規模6.5億美元的基金公司也向馬達加斯加一座石墨礦進行了投資,並在旁邊的模里西斯興建一座相關的加工廠,該公司稱這將是中國之外的首家此類加工廠,該公司也聲稱正在投資贊比亞的一家鈷精煉廠,將成為全球第三大、中國以外最大的鈷精煉廠。

儘管西方企業對於投資非洲建立電池加工廠看上去正在勢頭上,但其實在非洲開展業務也有不少風險,包括基礎設施薄弱、熟練勞動力有限,以及某些地方的政府出了名的腐敗,另外中國的公司也相較於西方企業更居上風,中國長期和非洲的關係良好,中國公司在當地根基更加深厚。

總部位於美國的關鍵電池和稀土元素提煉商ReElement Technologies的首席商務官Chris Moorman對華爾街日報說:「過去,大家都毫不猶豫,把錫精礦運到中國冶鍊,現在,人們開始在中國以外的渠道尋找電池用金屬資源。」

圖片為津巴布韋的一個鋰礦,圖片來自aaron ufumeli/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