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選擇6家公司開發下一代垂直起降無人飛機

獲選「先進無發射與回收架構飛機」第1b階段發展標案的六家公司與其提出的設計方案,依序為方法航空(上左)、諾格(上右)、凱倫飛機(中左)、空境(中右)、塞考斯基(下左)和獅鷲航太(下右)。(圖:DARPA)

隸屬美國國防部的國防先進研究計畫署(DARPA)於5月22日宣佈已選定6家廠商進入新一輪「先進無發射與回收架構飛機(AdvaNced airCraft Infrastructure-Less Launch And RecoverY, ANCILLARY)」計畫的開發階段,獲選的公司包括「空境(AeroVironment)」、「獅鷲航太(Griffon Aerospace)」、「凱倫飛機(Karem Aircraft)」、「方法航空(Method Aeronautics)」、諾斯洛普格拉曼(諾格)和塞考斯基等涵蓋創新小型或成熟大型的航太公司,將提出第3級的垂直起降無人空中系統實驗機方案參與競標案。

「先進無發射與回收架構飛機」計畫希望將小型垂直起降無人空中系統的性能提升至3倍於現有的技術水準。實施的重點在強調開發全新配置、推進系統和控制裝置,以能顯著增加酬載重量和航程/續航能力,同時省略通常無人飛機操作所需的大量基礎設施。

計畫主任史提夫.柯馬迪那簡述計畫目標,包括要讓小型無人飛機能夠在海軍的艦艇上操作運用,而無需大型機械發射器和降落/回收設備,此項功能必須能在支援各種環境下的操作,包括艦艇甲板和偏遠陸地位置,並且不會受到惡劣天氣條件的影響。

「先進無發射與回收架構飛機」計畫雖然主要強調便於在艦艇上運用的特性,但是也適合其他軍種單位使用。(圖:DARPA)

計畫的目標還包括可從艦艇發射由小型無人飛機組成的監視網路,以提供如目獲、定位、追蹤和標定(finding, fixing, tracking, and targeting, F2T2)水面指定船隻資訊等超視距的功能。雖然主要著重在支援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任務,但其他軍種或部隊、部門如陸軍、空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和海岸防衛隊,也對這項技術在後勤、打擊行動和其他特殊領域的潛在應用表現高度關注和重視。

在第1a階段期間,入選「先進無發射與回收架構飛機」計畫的不同公司、集團的各團隊鑽研其概念設計。而此次入選「先進無發射與回收架構飛機」計畫第1b階段的6家公司,則將要在10個月的時間內繼續利用其實驗機驗證示範關於降低風險、詳細分析和測試等工作。此階段內容涉及完善設計流程以及進行組件和配置停懸測試。在第1b階段結束時,入選的團隊必須提交其參與第2階段的競標提案方案,包括細部設計、製造和飛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