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芬蘭海軍根據「中隊2020」計畫建造「波赫揚瑪號(FNS Pohjanmaa)」巡邏艦已於5月21日在勞馬造船廠下水。依照首艦命名此級的巡邏艦將建造4艘,以汰換老舊的2艘「哈門瑪級」佈雷艇和4艘「勞馬級」飛彈快艇。
根據勞馬海洋建造公司(Rauma Marine Constructions, RMC)的說明,「中隊2020」計畫依照計畫進度進行中,第2艘「波赫揚瑪級」巡邏艦已於2024年10月動工開始建造,並甫於2025年5月8日安置龍骨,隨著第2艘及後續工程進展,建造速度將會加快。
此款由勞馬海洋建造公司為波蘭海軍建造的「波赫揚瑪級」巡邏艦,是專為能在波羅的海環境條件下全年運作而設計的多用途巡邏艦,能夠執行佈雷以及水面反艦,水下反潛和防空等各種類型的任務,除了國土防衛任務,也還可以用於危機管理措施,並作為北約常備海上兵力的一部分。

其排水量為4300噸,艦體全長117公尺,全寬為16公尺,吃水為5公尺,配備複合柴電與燃氣渦輪主機系統,最高航速為26節,最大續航力為3500浬,耐航力為14天。
雖然芬蘭國防部和海軍將「波赫揚瑪級」定義為多用途巡邏艦,但是有批評認為依其排水量標準應該歸類為巡防艦,就在2019年9月下旬官方授予建造合約之後,就有在野黨議員質疑新艦分類的正確性並提出質詢。
但艦隊司令喬里.哈爾尤指出排水量增加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需要額外加強船體和推進系統,以便能全年都在季節性結冰的芬蘭領海內航行。再者,巡防艦傳統上被定位為是要在公海作戰的最小級別的軍艦,屬於所謂的藍水海軍,而「波赫揚瑪級」主要運用在沿海水域作戰,因此才會被歸類為巡邏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