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於1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12月29日閉幕。會議經表決,除通過新修訂的法令外,更決定任命董軍為國防部部長,免去唐登傑的民政部部長職務、任命陸治原為民政部部長,免去胡和平的文化和旅遊部部長職務、任命孫業禮為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隨後習近平分別簽署第15、16、17、18、19號主席令,任命案生效。眾所矚目懸缺2個月多的中國國防部長一職,也正式由解放軍海軍司令員董軍接任。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董軍現年62歲,山東煙台人,1978年考入大連艦艇學院,畢業後加入解放軍海軍,歷任海軍司令部軍訓部部長、北海艦隊副參謀長、以及海軍92269部隊司令員;2012年7月晉升少將;2013年起出任東海艦隊副司令員;2014年12月轉任海軍副參謀長;2017年01月出任駐粵部隊指揮官;2017年3月,升任南部戰區副司令員;2018年7月晉升中將;2021年8月再升任海軍司令員,同年晉升上將。
2023年12月25日,董軍在中共中央軍委晉升上將典禮現身,但海軍司令員已由胡中明接任,使董軍的動向受到外界關注。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指出,基於董軍曾在北海、東海、南海等艦隊的經歷有利對外軍事交流,在美中逐漸恢復軍事對話,與外軍進行軍事外交的次數必然增加的可能發展下,可能是董軍出線的原因。
西方媒體則指出,由於中國國防部長的職責偏向軍方公眾代表,負責與其他國家防長和媒體接觸,而前任的李尚福曾因參與俄羅斯軍購案而受到美國制裁,相較之下,董軍沒有這層包袱,因此將更有利與外軍交流事務的進行。
另有西方學者認為,董軍接任國防部長,顯示中國開始將南海視為是美中地緣政治競逐的新優先領域,因此其經歷將有可能在台海及東南亞地區、特別是與菲律賓日益緊張的南海局勢中發揮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