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國家新增六名成員,包括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

在金磚國家峰會的最後一天,南非總統西里爾·拉馬福薩宣佈新增六名金磚國成員,包括阿根廷、埃及、衣索比亞、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這次成員擴張具有歷史意義。」、「擴張也是金磚國家合作的新起點。這將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注入新活力,進一步增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力量。」

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費薩爾·本·法爾漢親王週四在金磚國家峰會上表示:「我們期待發展這種合作,創造新的發展和經濟機遇,並將我們的關係提升到期望的水平。」

據路透社報導此前有40多個國家表達了加入金磚國家的興趣,其中23個國家正式申請加入。

但有報導顯示印度對中國主張擴張成員國的動機感到擔心,因為印度遲遲沒有表態對於「擴員」的看法。法國世界報引用新德里的觀察研究基金會的副主席潘特的話說,印度擔心中國這麼做不是為了讓發展中國家的聲音更強大一些,而是為了讓金磚國家成為替中國打造利益的平台。不過在23日「最後一刻」印度總理莫迪才表示「印度完全支持金磚國家擴員」。

前高盛資產管理主席與前保守黨政府閣員認為:中國和印度的關係不夠緊密,很少在任何事情上達成一致。中國和印度並沒有真正嘗試合作,阻礙了金磚國家集團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此次峰會被認為是中國尋求擺脫美元霸權,世界新秩序的一步,法國世界報指出,對中國來說,擴大金磚國家實際上是和發展中經濟體一起推廣中國自己的發展模式, 推進一種只看重經濟發展,不重視人權的思路。巴西總統盧拉把金磚國家作為他的對外政策的核心,在推進多邊主義的同時推動去美元化。

BBC在報導中指出,金磚國家要對抗G7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這些國家在政治體制、發展階段、地緣戰略、國際關係,幾乎所有方面都不盡相同:巴西、印度、南非實行民主政體;中國、俄羅斯則被認為是威權體制;人均GDP上則分了三檔:中、俄人均超過12000美元,巴西、南非超過7000美元,印度僅為2000美元;安全關係上,印度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盟友,中俄則跟西方關係緊張,巴西和南非試圖則被夾在中西方協調。而在這些分歧之外,甚至最初的經濟潛力的指標也不再適用——南非和巴西停滯,俄羅斯被西方制裁,中國疫情後復蘇不如預期。而高盛早在2015年就停了了投資金磚國家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