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健康與公共服務部部長批抗憂鬱藥政策 FDA專家小組引發爭議

美國健康與公共服務部部長小羅伯特·法蘭西斯·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長期以來對抗憂鬱藥持批評態度,近期更公開主張,抗憂鬱劑不僅無助於治療情緒障礙,甚至可能與成癮與校園暴力事件相關。他提出應將服藥者送往「健康農場」進行「重新育兒」,透過種植有機食物等方式戒除藥物。

本週一,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召開一場低調的專家小組會議,針對懷孕期間使用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s)的議題進行討論。該類藥物為常見的抗憂鬱藥之一。此次兩小時的直播會議由FDA兩名官員主持,邀請多位心理健康領域的研究人員與臨床專家發言。儘管此類藥物已廣泛使用,美國成年人中有13%服用抗憂鬱劑,孕婦的使用比例相對較低,約為6%至10%。

出席會議的部分成員對SSRIs的功效與安全性提出質疑。有專家主張,心理疾病缺乏可明確指出的生理原因,因此應重新審視抗憂鬱藥物的使用。更有專家表示,女性對情緒的高度敏感應被視為「天賦」而非病徵。這些言論引起部分醫學界人士的反彈。

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ACOG)主席史蒂文·弗萊希曼(Steven Fleischman)發表聲明,指責該場會議「嚴重失衡」,未能充分反映未治療孕期抑鬱的風險。他強調,孕期情緒障礙若未妥善處理,將對母嬰健康造成嚴重後果。孕產科醫學會亦重申對使用SSRIs的支持,認為這是治療孕期重度抑鬱的有效方式。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約八分之一的產後婦女經歷產後憂鬱症(PPD),這種情況可能導致母嬰關係受損、嬰兒發展遲緩等問題。2017至2019年的資料顯示,心理健康問題,包括自殺與用藥過量,是妊娠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自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伊訴韋德案》後,在禁止墮胎的州,孕期與產後憂鬱的診斷率明顯上升。

然而,在FDA的專家小組討論中,部分發言未充分反映這些臨床與流行病學資料。FDA首席醫師馬丁·馬卡里(Martin Makary)呼籲針對孕期情緒障礙進行更多基礎研究。一位精神科醫師則質疑心理疾病的生物學基礎。

多名小組成員建議FDA應強化警語,包括SSRIs與早產、妊娠高血壓綜合症及產後出血之間的潛在關聯。亞當·尤拉托(Adam Urato)博士認為,目前已有足夠證據對藥物發出更強烈警示。不過,相關研究顯示,這些藥物對所列併發症的影響相對微弱。

對此,HHS發言人回應指出,該機構不會對潛在政策變更發表評論,但強調質疑FDA專家諮詢程序的中立性,對參與小組的獨立專家而言「是一種侮辱」。

佛羅里達大學醫學院產科與婦產科主任凱·羅索斯-羅斯(Kay Roussos-Ross)醫師,是少數在會議中強調孕期情緒障礙風險的專家。她援引研究指出,未治療的抑鬱與焦慮可能導致早產、產前照護不足、藥物濫用,甚至嬰兒發育問題。她指出,有研究顯示,停藥者的復發風險為持續服藥者的五倍。

羅索斯-羅斯表示,抗憂鬱劑不是每位女性都需要的,但對部分患者而言,「它們能改變生命,甚至拯救生命」。

目前,FDA尚未就此次會議是否會導致政策調整發表正式聲明。隨著關於藥物安全性、心理健康與母嬰照護之間關係的爭論日益升溫,該議題勢必在公共衛生與醫療倫理領域引發更多關注與討論。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