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邁入78周年,這是賴清德就任總統後的首次紀念日。回顧賴總統的從政歷程,他一向對二二八事件有所表態,擔任行政院長時,他曾強調應讓事件真相大白,使社會能夠建立信心,避免歷史重演。在副總統任內,他的「二二八觀點」更概括為三大方向:團結國家人民、確保台灣安全、促進民主與和平。
24日,賴清德首次以總統身分接見海外二二八遺屬返鄉團,並再度重申二二八事件的重要性。他除了強調民主與威權的差異,也進一步將此議題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相連,表明決不允許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另一方面,行政院長卓榮泰則表示,若台灣落入中共統治,勢必會因高壓專制而引發反抗,屆時恐將再現另一場二二八事件。這樣的言論,無疑將二二八事件提升至「抗中保台」的高度,成為當前政治鬥爭的一環。
然而,歷史的傷痕是否應該成為政治工具?當卓榮泰預言未來可能發生另一場二二八事件時,這場歷史悲劇已然被賴政府用來強化政治對立。透過渲染悲情、塑造藍白陣營為「中共同路人」,執政黨試圖將歷史事件與當前政治環境相連結,以達到自身政治利益。
賴清德曾表示,二二八事件應成為社會和解與共生的契機,讓台灣社會更加包容與多元。然而,與理想相反的,民進黨政府卻選擇聚焦於對立與衝突,持續對國民黨進行清算,並加深社會對「中國」與「中國人」的敵意,忽略事件中人民試圖彌合裂痕、跨省籍互助的歷史真相。
歷史應該是借鏡,而非武器。真正的和解與和平,應建築在理解與寬容之上,而非一再挑起仇恨與對立。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