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院探歐洲情勢與中俄朝軸心 陳冠廷:美歐應扮演制裁與禁運關鍵角色

立委陳冠廷今日上午參與國策研究院舉辦「G7峰會、歐洲情勢與中俄朝軸心」座談會,由前外交部長、國策研究院董事長田弘茂主持,與會來賓包含外交部田中光次長、前外交部長林永樂以及各界專家學者,針對中俄朝軸心與印太安全局勢及G7領導人峰會與當前歐洲局勢進行分析與交流。

陳冠廷首先提到現今歐洲的事務已經與全世界連動,特別是俄羅斯,尤其中俄之間合作,甚至是與朝鮮,而歐洲目前最關注的就是烏俄戰爭以及對俄羅斯的制裁,可以看到歐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針對俄羅斯,凍結總值約3250億美元的資產,並利用衍生的利息,來提供烏克蘭貸款使用,這是過去前所未見的。

亞太和平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指出,今年G7領袖峰會有2項重點,首先是美國與烏克蘭簽署的十年雙邊安全協議,是美國首次與戰爭中國家簽署協議,代表美國做出重大政治、戰略判斷,同時也代表美國參與了本場戰爭。其次是使用被凍結的俄國資產投入支援烏克蘭,在於提醒普丁西方盟國沒有退縮,也反駁所謂烏克蘭疲勞症等失敗主義不存在;同時也提醒前美國總統川普不要走回孤立主義;最後也在提醒中共,日後若武力侵台,凍結海外資產速度只會更快,且美國甚至可能與台灣簽署新協議。

除了金融上的制裁,針對重要技術上禁運,包含科技上的零件,陳冠廷也舉電影「華爾街之狼」片段,以一支筆的價值為例,當筆完整時,其價值最高,拿走筆蓋後,可能會影響其代價,不過仍然會有人願意以較低的代價買單,但當拿走筆芯時,這支筆就只是一個塑膠零件,已經喪失其價值,如同討論到制裁及禁運時,重點是必須找到關鍵的物件,來對於俄羅斯給予壓力,這就必須仰賴歐洲各國,甚至印太、台灣的合作,確保這些技術不會提供給俄羅斯,這也是這次G7峰會所看到的跡象。

陳冠廷也提及烏克蘭與日本之間的合作,日本從二戰後,嚴格的針對軍事輸出進行管控,但面臨烏俄戰爭以來安全上的影響,日本對自身在國際上所扮演的安全角色已有改變,開始重視安全上的合作,甚至與烏克蘭合作,尤其北方四島與俄羅斯之間的領土爭議,到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都是全球連動的,甚至烏克蘭與台灣的關係,已經不再只是歐洲事務而已,也因此台灣必須對自身的定位好好思考。

陳冠廷也強調,過去台灣企業曾對北韓輸出戰略物資,未來應該要強烈監督,企業不該將能源、電子設備轉移到未來可能威脅我們盟友的國家,這也是未來台灣扮演更關鍵的安全角色,必須要從自己約束開始,而日本也開始扮演這樣區域安全大國的角色。

國策院副院長郭育仁也指出,今年美日韓在美國大衛營峰會之後,三國軍事合作幾乎已經機制化,更成立美韓「聯合切斷小組」,要斷掉北韓網路駭客攻擊與非法能源供給,對此,台灣要非常注意,不能變幫兇。

陳冠廷認為未來若能阻止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有所進展,就是成功的喝止中國,而中國也持續觀察烏俄戰爭的發展,若能讓俄羅斯在戰場上失敗、讓烏克蘭成功抵抗侵犯,將可讓中國在侵犯時有所顧忌。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則提醒台灣也應首重增加軍事防衛能力,有足夠的能力可以降低侵略者意圖,也能增加潛在盟國對台灣的信任,且有足夠國防能力在外交上也會有更多話語權。他也指出,新經濟核心在於科技安全,應加速修訂延宕多年的「敏感科技保護法」,台灣享有國際信任,更該與國際接軌,保護數位經濟核心。

陳冠廷也重申,台灣應該適度增加軍事預算,從3%提升至6%,避免像烏克蘭,等到戰爭發生後才爆增預算至33.5%,應該及早做好準備,才能有效的嚇阻,同時也不要輕易相信習近平的言論,只要中國有侵犯的能力、有侵犯的準備,我們就要有所應應,唯有做好準備,才能確保有足夠的震攝能力,才能與我們的盟友避免戰事發生在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