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度總預算案於立法院三讀通過後,引發社會各界一連串的爭議與謠言,包括「老農津貼無法發放」、「短缺護照」、「網路票務系統無法使用」等,皆被用來激起社會的矛盾情緒。甚至行政院長卓榮泰也在記者會上稱,因預算被刪使得手語翻譯無法聘用,呼應總統賴清德對國家運行困難的比喻。
一部分媒體大肆渲染這些謠言,甚至延續至體育署預算的討論。事實上,立法院僅刪除體育署的部分出國旅費,總金額約70萬元,但有媒體誤導為體育署的整體預算被大幅刪減,造成了「藍白砍掉11億」的錯誤觀點,進一步引發社會矛盾。
這種錯誤資訊的擴散,顯露出媒體在傳遞訊息時的偏向與問題。某些媒體將其錯誤報導視為「滾動性呈現」,似乎刻意與執政黨的目的相呼應。而中華民國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商業同業公會更以聲明方式呼籲支持媒體產業,直言對削減預算會影響從業人員生計。此舉卻被解讀為媒體對政府文宣資金的依附。
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某些媒體竟在政府的支持下,舉辦大型活動並發放高額紅利與獎金,顯現出由公帑供養的特定媒體如何影響新聞價值。這種情形無疑讓新聞的基本原則受損,媒體逐漸淪為政治工具,民主價值也因此受到考驗。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