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美日韓三國領袖於18日召開的高峰會,以及會後發表的「大衛營原則」(Camp David Principles)、「大衛營精神」(Spirit of Camp David)與「三方協商承諾」(Commitment to Consult)等三份文件,國策研究院(國策院)與國立中山大學於8月21日聯合舉辦座談會進行研討。
與會學者師大教授范世平指出,今年以來美、日、韓均把安全焦點放在台海,主要原因在日本與韓國均已改變過去認為中國若武力犯台對自己沒有太大影響的思維,認為未來中國在犯台前可能會攻擊美軍駐日或駐韓基地,甚至是本國基地,以癱瘓美軍與日軍對台灣的馳援,而且北韓更可能趁機大舉出兵。而在會後發表的三份文件基礎下,美日韓三國的軍事合作將更為緊密,為將來的「亞洲小北約」奠定基礎。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則表示,這次峰會作為獨立活動舉行,並且地點選在美國總統避暑勝地「大衛營」,突顯美日韓三國強化與定型化相互合作的意願。尤其能夠突破長久以來的日韓政治矛盾,是讓美日韓三國的合作機制在未來得以制度化的契機與基礎。不過韓國本身並未真正消弭日韓歷史的對立,而日本雖為峰會而延後福島核廢水的排放,但日後仍需面對環境危害的質疑,因此對美日韓峰會成效的落實仍是潛在的不確定因素。

中山大學助理教授蔡書瑋則認為,峰會後對於目前東亞局勢穩定、抗中效果的影響。然而美日韓對於北韓問題相對來說擁有較高的共識程度,但對於印太合作以及如何回應中國的擴張則有不同的考量,未來的制度化落實與更高層次的三邊同盟合作關係仍需持續觀察。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指出,近年來北約成員國陸續透過各國分別派遣海、空小支部隊或海軍船艦載台進入太平洋,讓中共開始擔憂,認為亞洲小北約的概念並非空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