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美國前總統川普對烏克蘭的立場出現轉變,台灣對此感到憂心。《華爾街日報》指出,台灣長期以來對川普「美國優先」政策可能影響對台支持保持疑慮。隨著中國對台威脅加劇,雖然川普政府在抗中方面給予台灣更多希望,但台灣政府官員也意識到,川普的態度可能隨時會轉向。
近一年來,川普曾強調台灣與中國的地理接近,並提及台灣應支付保護費,甚至指控台灣竊取美國的半導體產業。不過在台積電宣布超過3兆元美金赴美投資後,川普改口說「我不怪他們」。
除了川普本身的立場反覆,他領導的政府採取多項親台政策。例如阻止中國取得先進技術、在對台發言中採用強硬語氣、阿拉斯加州長訪台推進天然氣合作、解凍8.7億美元軍援案、派遣軍艦穿越台灣海峽,甚至由國防部副部長出席F-16V交機儀式等。這些行動讓部分台灣官員認為川普有意支持台灣。
儘管如此,一名台灣資深官員仍強調,台灣不能掉以輕心。《華爾街日報》指出,台灣了解川普立場可能瞬間翻轉,關鍵還是在於川普個人下一步的表態。
對於川普是否可能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進行交易、以台灣為交換籌碼的疑慮也未減少。儘管台灣總統賴清德承諾今年軍費將達GDP的3%,仍低於川普任命的國防政策顧問柯伯吉建議的10%。台灣也透過總統府主導的全民防衛演習,向美方傳達自我防衛的決心。
然而,即使台灣展現配合誠意,外界仍擔心川普政府與北京可能達成某種協議,承諾不干預台灣問題。柯伯吉曾在聽證會上表示,雖然台灣對美國重要,但並非「生死攸關」的利益。一名台灣官員指出,川普政府更在意能從台灣獲得什麼,而川普提出的關稅威脅,也可能是針對台積電的市場優勢所做出的策略。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