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選舉委員會主委李進勇近日被爆利用公務車購買晚餐,引發社會關注。起因立委披露,李進勇在下班途中使用公務車購買晚餐。儘管中選會後續發布聲明強調,李進勇於下班途中「順路」購買餐點,並未違反《公務車輛使用管理廉政指引》,仍未平息外界質疑聲浪。
(李進勇疑似濫用公務車 圖/資料照)
依據法務部廉政署所訂《公務車輛使用管理廉政指引》第五點明定,濫用個人領用之公務車從事私人用途,包括購物、與友人餐敘等行為,皆屬不當。雖然此次事件中選會強調李進勇無濫用情事,但立委仍呼籲政務官應謹守行政中立與公務倫理,以免傷害政府形象。
(中選會主委李進勇疑濫用公務車,被拍到隨扈到吉林路某餐廳「臨停、拿餐」 圖/取自張斯綱辦公室)
此案也正值監察院被揭發多起濫用公務車的爭議後,引發更多民眾對政府機關用車透明度與監督機制的關注。
中選會主委李進勇「順路買晚餐」一事,看似微不足道,卻在輿論上掀起波瀾。中選會雖明確表示此舉屬下班途中順道購餐,未違反《公務車輛使用管理廉政指引》,但在民眾觀感層面上,仍被認為此舉與「濫用公務車」之間的界線模糊,甚至難以釋疑。
政府官員身處高位,享有行政資源與特殊待遇,需應以更嚴格標準自律。尤其當社會對特權敏感度提高,每個看似合理及未違法的使用行為,若未充分說明、顧及民眾觀感,都可能成為破壞政府形象的缺口。就算事情依法有據,若讓人覺得有「便宜行事」或「上下班通勤變通」嫌疑,信任度便會逐漸降低。
況且,此事件發生在監察院濫用公務車爭議尚未平息之際,更容易引發連鎖效應。民眾心中對「公器私用」的無奈,並非針對一人,而是對整體制度缺乏透明與自律。
公部門應當把握此機會,重新檢討並強化對公務車使用的內部規範與紀錄公開機制,甚至主動公開高階首長用車的行程用途摘要,以強化監督與信任。畢竟在民主社會中,政府官員不是權力者,而是權力的代行者。謹守分際,才能無愧於「公僕」之名,也才能贏得人民的信任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