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於11月10日在臺北市立動物園舉辦「113年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成果發表會」,今年以嘉年華方式呈現,除了65個海洋保育在地團體、學校等分享豐碩執行成果外,亦規劃桌遊體驗、手作DIY等活動,透過從聽覺、視覺、觸覺、知識、實作及生活等不同面向,引領民眾探索海洋世界,吸引超過1,200人次參與。海委會副主任委員黃向文及海保署署長陸曉筠頒發感謝狀予參與計畫的在地團體及學校,以表彰其榮譽與辛勞。
黃向文於致詞時強調,「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為促進公私協力共同維護海洋環境生態的補助計畫,實行迄今已5個年頭,累計102個不同的民間團體、學校參與,透過補助社團法人、財團法人、學校、組織或社區發展協會等團體辦理海洋公民調查、棲地復育、友善釣魚行動、海洋保育推廣、潔淨海洋以及海洋保護區巡護等工作,吸引更多人關心海洋環境議題,共同守護海洋。
海保署指出,今(113)年度成果發表會邀請執行計畫的團體(學校)設攤展示與分享經驗,部分團體也在現場向民眾細數心路歷程,如:宜蘭縣玩具暨兒童用品業職業工會分享以海洋保育為主題設計製作的桌遊、從蘭嶼遠道而來的漁人社區發展協會展示他們守護海龜的堅毅決心及實際作為等,會中亦全程使用環保餐具,以可回收再利用帆布後背束口袋取代傳統攤位招牌等方式,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落實零廢棄護海洋的精神。
陸曉筠表示,很高興看到在地海洋保育量能已逐步建立,並且實際落實在全臺及離島(澎湖、金門、綠島、蘭嶼)各個角落,相信透過教育能更加確實地將海洋保育觀念傳承到下一代,希望未來可以持續看到在地力量茁壯,民間與政府攜手協力維護台灣海洋環境生態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