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副總統於9月25日出席由海洋委員會舉辦的2025「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發布會,與象徵安全、永續與共榮海洋的多位貴賓見證,這份由海洋相關部會經過一年多研商完成的藍圖,以「韌性」為核心,提出「安全海洋」、「永續海洋」、「共榮海洋」三大政策目標,期望引領臺灣邁向高度韌性的海洋國家。
發布儀式由副總統蕭美琴、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運動部部長李洋攜手海軍首位一級艦女艦長黃淑卿、全國模範漁民李美金、臺灣首位女性引水人黃昭玲、身障運動推動者陳國嘉執行長、鯨豚救援專家王建平教授,與不落蒂聯盟青年代表吳昊翰及黃陳希同學等共同啟動,象徵全民攜手邁向韌性海洋。
海洋委員會在發布儀式中,回顧了2020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執行迄今的具體進展。政府投入超過1000億元新臺幣,推動177項重點工作,相關成果顯示海洋政策已為臺灣的安全、經濟與環境帶來實質貢獻。例如,新建95艘海巡艦艇;達成「違法抽砂船清零」目標;修正或通過《海洋污染防治法》、《海洋保育法》與《海洋產業發展條例》;藍色產業產值提升至新臺幣1.2兆元,占我國GDP的5.4%,並提供逾百萬人的就業機會。
於此同時,海洋委員會選在聯合國大會通過《2030永續發展議程》十週年的今天,又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國家管轄外區域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利用協定」(BBNJ協定)即將於2026年生效前的關鍵時刻,正式公布新版的白皮書,更是凸顯臺灣善盡「全球民主社群與海洋國家關鍵一員」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