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啟動院際調解權,能否化解國政僵局?


朝野爭論持續了一整年,賴清德總統首次啟動憲法賦予的「總統院際調解權」,邀集五院院長共同討論國政議題。從積極的角度來看,這顯示賴清德開始正視作為國家元首的責任,試圖推動國政順利運行。然而,這樣的會議究竟能否產生具體成果,解決當前的政治僵局,仍然充滿疑問。

根據憲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總統可召集各院院長協商解決爭議。然而,自憲法施行以來,這項權力從未真正被行使過。過去,前總統陳水扁與馬英九曾考慮動用這項權力,前者為了解決核四爭議,後者則因應太陽花學運,但最終都因立法院長王金平的婉拒而未能落實。如今,賴清德面對朝小野大的局勢,希望透過院際調解權來化解與國會的對抗。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總統本身同時也是執政黨主席,是否能保持「中立」進行調解,令人存疑。尤其在立法院通過國會改革法案後,總統府與考監兩院皆提出釋憲聲請,顯示行政與立法部門的對立仍未消弭。如今,賴清德選擇啟動院際調解權,是否真的能帶來突破,還是僅止於形式上的會商,仍待觀察。

此外,總統院際調解權的有效性也受到質疑,因為目前五院中,僅立法院是由民意產生,其他四院的人事皆由總統提名,行政院長甚至無需立法院同意即可上任。在這樣的結構下,總統的立場是否能真正公正無私,將成為外界討論的焦點。

面對這場政治風暴,賴清德的決策將影響未來的施政走向。究竟是能夠成功化解朝野對立,還是讓問題更加複雜,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内文照片来自GOOGLE)